鸡痘的病原体为一种比较大的痘病毒,对干燥的抵抗力很强, 在外界环境中能够长期生存。从皮肤病灶中脱落的干痘痂,毒力可以保存几个月,一般情况下,病毒可在土壤中生存数周。该病毒能在10~12 日龄的发育鸡胚或纤维细胞上生长繁殖,并产生特异性病变。
1 病原和流行情况
家禽中以鸡的易感性最高,各品种、性别和年龄的鸡,均可感染鸡痘。其他禽类如火鸡、鸽、鸭、鹅均有感染性。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两季最易流行,秋季以皮肤型、冬季以白喉型较多,肉用仔鸡夏季易流行。传播方法主要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人体内, 某些吸血昆虫,特别是蚊虫能够传播病毒,是造成夏、秋季鸡痘流行的重要媒介。蚊虫吸吮过病鸡的血液后,带毒时间可长达10~ 30 天。鸡痘的发病率高低不一,可以少数发生也可全群发病,病程约3~4 周。死亡率较低,但如饲养管理不当,出现并发症,寄生虫感染等都可加重病鸡的病情, 严重者可达50%。
2 主要症状和剖检病变
鸡痘的潜伏期为4~10 天。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分为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三
种类型。
2.1 皮肤型
在身体的无毛部位,如冠、肉髯和眼皮等处,生成一种特殊的痘子。开始皮肤上产生一种灰白色的小结节,小结节很快长大呈黄色,并和邻近的结节互相融合,形成干燥、粗糙、呈棕褐色的大结痂,突出在皮肤表面而成鸡痘。剥离痘痂即是出血的病灶,结痂的数量不等,多时整个无毛部位均可见到,结痂可保留3~4 周。脱落后留下一个平滑的白色的疤痕。一般无全身症状,严重则可见精神萎糜,食欲减少,体重减轻,产蛋鸡则产蛋率下降或停产。
2.2 白喉型(黏膜型)
主要在口腔和咽喉部分的黏膜,先是生成一种黄白色的小结节,突出于黏膜表面,以后小结
节迅速增大,并形成黄白色干酪样假膜,覆盖在黏膜表面,很像人的“白喉”,故又称鸡白喉。如将假膜剥离,则露出红色的出血溃疡病灶。如假膜继续增大和增厚,阻塞口腔和咽喉部位,则病鸡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张口呼吸,有时小块假膜脱落,掉入管内可引起窒息,病鸡出现精神不振,取食困难,体重减轻,全身生长不良等。严重病鸡,鼻和眼部受到感染,造成结膜炎,眼和鼻中分泌物由水样变为脓液, 最后形成干酪样凝固物,甚至失明等。
2.3 混合型
指口腔黏膜和皮肤同时出现病变。
3 防治方法
目前还是没有特效药物, 可采用对症疗法,减轻症状和防止并发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
3.1 对症疗法
皮肤型鸡痘可用清治消毒的镊子,小心将结痂剥离,伤口涂擦红汞或碘酊消毒;白喉型鸡痘则将口腔中假膜小心剥离后,粘膜伤口涂碘甘油消毒。眼鼻型的如眼睑肿胀,可将脓汁或干酪物挤出,用2%硼酸溶液中洗干净,然后滴人5%蛋白银溶液。
3.2 加强鸡场的综合性卫生管理
病鸡严格隔离,重病鸡要淘汰,死鸡要烧毁或深埋,鸡舍、用具、运动场等要彻底消毒,防止病毒散播。也有用康复鸡血清洁疗鸡痘病鸡,每只每天0.5ml,连续2~3 天,有一定效果。
3.3 免疫接种
主要疫苗有鸡痘弱毒疫苗、鸽痘疫苗、鸡痘鹌鹑化疫苗3 种。接种方法主要为刺种,常用的有翅蹼刺种法、毛囊接种法和喷洒法3 种。通常与接种新城疫II 或IV 系苗同时刺种。
4 中药治疗
4.1 金银花20g、连翘20g、薄荷15g、蝉蜕15g、胡荽10g、怪柳10g,煎汤500ml,自由饮服或拌当日饲料,轻者3~5 天,病重连用5~7 天。
4.2 栀子100g、丹皮50g、黄芩50g、黄柏80g、金银花30g、板蓝根80g、山豆根50g、苦参50g、白芷50g、甘草100g、防风50g、皂角刺50g,混合粉碎,每天每只0.5~2.0g,煎水拌料喂服。
4.3 板蓝根75g、麦冬50g、生地50g、丹皮50g、连翘50g、莱服子50g、知母25g、生甘草15g,煎水1000ml,拌料或灌服,可供500 只用量。
4.4 六神丸(市售)投服,每只1~3 粒,每日3 次,治黏膜型鸡痘。
4.5 新鲜鱼腥草2kg,切成不到1cm 长,供400 只自由采食,第二天再喂1 次,效果明显,一周后痘痂全部脱落,亦可煎水内服。
4.6 板蓝根100g、金银花50g、蒲公英50g、山楂50g、甘草50g、黄芩30g,一起粉碎,混匀后备用;或者,板蓝根50g,煎汤1000ml。第1 天用第一方剂拌人饲料,每天早、中、晚各1 次;第2 天用第二方剂饮用。
资料来源:中兽医杂志 作者:张俊文,金淑霞
标签: 中草药治疗鸡病的配方 鸡痘防疫方法 鸡种痘用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