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母猪淘汰分为正常淘汰和异常淘汰。异常消除是由生殖疾病、四肢和蹄类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如果异常淘汰率高,将对整个养猪场的生产稳定性和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1.加强母猪繁殖疾病的综合防治
首先,通过免疫、隔离和消毒、监测和净化、全进全出等措施,预防和控制猪瘟、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感染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原发性生殖障碍的风险。其次,要规范人工授精和接生的操作,特别要注意发情期摊点的卫生,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殖疾病的发生。其次,针对猪舍的旧设计,对猪舍的通风保温设施和设备进行了改进,并及时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尽可能消除冷热环境对母猪繁殖机能的不利影响。第三,做好母猪发情期间和分娩前后的药物预防和保健工作,定期驱虫,及时治疗患有生殖系统疾病的母猪,对体弱和患病的母猪进行单栏饲养和护理,降低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2.加强母猪肢蹄病的综合防治
首先,要选择骨骼结构好、肌肉分布均匀的母猪,即避免背长、腰窄、臀部宽、后腿短、前腿朝上、前(足)踝斜、内蹄小的母猪。
其次,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应给母猪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全价饲料,尤其是与繁殖和肢蹄骨发育相关的营养供应应充足,并应特别注意非标准环境条件对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三是改善猪圈地板的结构,避免地板过于光滑或粗糙,对操场进行平整和打磨,定期进行筛选和清理,如有损坏及时修复围栏,以减少母猪四肢和蹄的机械损伤。
3.母猪的养殖
首先,要避免选择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等先天性生殖障碍的后备母猪,并做好隔离、隔离和驯化工作。
其次,后备母猪60公斤后,必须使用营养更准确的后备母猪专用饲料。一方面,应采取高营养水平,使初始青春期提前,另一方面,进入初始青春期后,应适当限制进食,使骨骼和生殖器官充分发育,达到不胖不瘦的状态。
第三,160日龄后,后备母猪应有计划地与公猪接触,诱导发情,同时结合背部压力和外阴检查,识别发情并做好记录,以促进母猪第一次发情的出现。
4.加强猪场管理人员的培训
首先,要选择综合素质高的饲养管理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提高执行力,保持团队稳定,使各项饲养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标签: 如何降低母猪妊娠损失 猪场怎样降低失配 母猪场如何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