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是生猪养殖疾病多发的季节,此时,环境温度降低,猪圈内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都比较差,生猪的免疫能力也会有所降低,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使得生猪易出现以下疾病。
生猪常见病一:流行性感冒
简称猪流感,是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特点。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秋末、寒冬和早春气候寒冷多变的季节易发生。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有易感性。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人感染流感病毒可使猪发病,猪可以贮存人的流感病毒并引起人发病,所以,猪流感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本病发病突然,全群体温突然升高(40~42℃),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患猪精神萎顿,常卧地不起,有时跛行。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眼、鼻流粘性分泌物,鼻分泌物有时带血。病程一般4~7天,大部分病猪自行康复,极少死亡。但继发其他疾病时,病情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死亡。该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的破坏和恶化有很大的关系。水对猪来说既是营养又是环境,有些猪场由于基础设施差,经常停水停电或水源不足,导致猪无水饮用或不够饮用,因停水而导致肥猪发病,母猪流产。
建议要有专人每天检查场内的饮水系统,确保猪能饮用到充足并清洁的水。预防发病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防寒保暖,注意通风,定期消毒,防止与外界接触,以免带入猪流感病毒。
生猪常见病二: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
猪传染性胃肠炎及猪流行性腹泻属于猪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目前,该病在我国普遍存在,发病数逐年升高,并可引起7~10日龄以内的仔猪近100%死亡,成为冬、春季节危害比较严重的猪病。
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染,而对其他动物无易感性。在猪群中传播迅速,数天内可传遍全场及周边猪场。哺乳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急剧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气味恶臭。病初体温升高,腹泻后迅速下降。病猪产生严重脱水,体重明显下降,出现口渴症状。在发病2~7天内,多数或全部仔猪死亡。日龄越小,死亡越快,死亡率越高。3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低,耐过不死的仔猪发育不良,有的成为僵猪。断奶仔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症状较轻,个别病猪有时出现呕吐,水样腹泻,呈喷射状,粪水呈黄绿色或灰白色。
治疗可用“长效痢清”(主要成分为恩诺沙星)0.2毫升/千克。另外,拌料口服抗菌药物,如磺胺,可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症状。预防可用“紫锥疫毒清”(主要成分为紫锥菌),每100克拌料160千克,效果较好。补水应首选口服补液盐,让病猪充分饮用,对仔猪1天多次灌服,可挽救病危仔猪。
生猪常见病三:喘气病
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可发病。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发病较多。该病在我国猪群中广泛存在,且很难彻底扑灭,除非急性暴发或有继发感染,死亡率不高,但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繁殖母猪若带有猪肺炎霉形体,哺乳仔猪都会被传染,断奶仔猪混群可造成相互传染机会,有时可形成急性发病。急性型多见于新发生该病的猪群,患猪表现为精神不振,采食减少,呼吸次数可达每分钟120次,张口喘气,常呈犬坐姿势,可因窒息而死亡,耐过猪转为慢性型。慢性病猪长期咳嗽,尤以清晨、夜间和驱赶运动及吃食后明显,有时连续咳嗽,咳嗽时站立不动,弓背,伸颈,头下垂,直到呼吸道中分泌物咳出咽下为止。后期出现呼吸困难、次数增加,发生气喘,这些症状有时明显,有时减轻,病猪消瘦衰弱。
强力霉素,每200千克加100克,延胡索酸泰妙菌素预混剂每200千克加100克拌料。母猪产前、产后各用7天,可明显减少哺乳仔猪的感染和发病。
生猪常见病四:链球菌病
每年各季均可发生,呈散发性传染。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染。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猪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主要发生于体重10~30千克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到40~42℃,精神沉郁,呆立,嗜睡,病猪冬季恶寒,相互挤靠卧地。食欲减少或废绝,全身皮肤潮红。多表现为关节炎,单肢或多肢关节发炎,关节周围肌肉肿胀,高度跛行,有痛感,站立时1条腿抬起不落地。严重病猪后肢瘫痪,最后因体质衰竭,经3~5天麻痹死亡。有的病猪突然发病,倒地不起,口吐白沫,四肢划动,状似游泳,多在30小时内死亡。
近年来,该病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但使用头孢菌素(3.0~5.0毫克/千克)效果较好,预防可使用磺胺。
标签: 秋冬季猪群预防什么病 秋冬季节猪容易得什么病 秋冬季节猪场容易发生哪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