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养殖技术视频教程 蜈蚣养殖技术及管理?

农村养殖畜牧网 水产养殖 716

您好!今天我们将探讨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蜈蚣养殖技术。为此,我们整理了4个关于蜈蚣养殖技术的详细解答,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蜈蚣养殖技术及管理?
  2. 蜈蚣养殖如何消杀杀菌?
  3. 家庭蜈蚣养殖方法?
  4. 东北蜈蚣养殖技术?

蜈蚣养殖技术及管理?

1、养殖池建造:可以选择养殖缸和养殖池两种方式进行养殖。

2、饲料选择:可以吃各种的昆虫,以及一些水产动物的内脏,还有蔬菜、水果和牛奶面包等。

3、日常管理:做好饲养密度、温湿度和光线的控制,同时防止天敌。

4、疾病防治:及早发现蜈蚣生病的症状,做好相应的治疗工作。

蜈蚣养殖如何消杀杀菌?

蜈蚣养殖可以使用消杀杀菌剂进行杀菌消毒。
蜈蚣是一种野生动物,带有很多细菌和病毒,需要进行杀菌消毒,否则容易引起蜈蚣死亡或导致疾病传播。
可以使用光合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等方式。
不过要注意使用过量可能会对蜈蚣产生伤害,需要按照适量使用。
同时,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1、蜈蚣喜欢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平时在家中应该多通风,保持家中空气流通和室内的干燥,在阴雨天气,做好防潮湿的准备,以免出现各种细菌环境,给蜈蚣留下生存的环境哦,我们可以使用石灰来保证室内的干燥程度。

2、要保证室内的清洁和调理,因为蜈蚣喜欢待在一些比较乱的地方,它们习惯贴地生活,所以我们要保证室内的物品摆放整齐,不要形成狭小的空间住所,这时候蜈蚣自然而然就不会存在了哦。

3、不要在家中摆放过多的花花草草,因为花草避免不了浇灌,这时候又给蜈蚣留下生存的环境了,潮湿就是蜈蚣最喜欢的地方了,我们的住所房门口,如果在一楼的话,应该远离花草的灌木丛等,墙根处也是蜈蚣喜欢的地方。

家庭蜈蚣养殖方法?

1/4对于饲养盒, 我们要根据蜈蚣的大小来进行选择。推荐通风透明的饲养盒, 如果没有条件购买专业的饲养盒, 也可以用打了通气孔的整理箱来代替。但一定要注思通风性。

2/4现在市面上适合蜈蚣的垫材土主要有三种一一最常见的椰土、泥炭土 , 还有爬虫木块。这三种垫材土都是可以选用的, 功能差别不大, 主要在于欣赏性。这三种垫材土可以混合使用。选择好垫材土后, 要记得定时清理和更换, 以避免螨虫的大量繁殖。

3/4水是生命之源, 在蜈蚣的饲养环境内一定要准备一个不易被打翻的水盆以保证蜈蚣的水供应。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能马虎。

4/4提供一个躲避物, 有利于蜈蚣找到安全感, 有利于到新环境的开食。而且对于饲养盒的美观性和艺术性也有极大的帮助。最简单的躲避物就是树皮了, 小伙伴们可以考虑。

目前蜈蚣养殖的方式有:

1.箱养

养殖箱用木板制成,其大小以长55厘米,宽45厘米,高30厘米较为适宜,箱内壁贴上一层无毒塑料薄膜,箱口配制有一个铁纱的箱盖。箱制成后,放在室内适当的位置,多个箱则排放好,箱底放多层瓦片,瓦片间的距离为1.5厘米左右,用水泥在四周垫脚,通常5~6片为一叠,这样瓦片间留的空隙可供蜈蚣栖息。瓦片入箱前,要用水洗干净,并吸足水,以便为蜈蚣创造一个潮湿环境。而且一定时间后更换一批预先制做好的新的瓦片,以保持湿润和清洁卫生。

2.缸养

通常采用陶瓷缸,选择口径宽50~60厘米,高80~100厘米的陶瓷缸。在室内摆放在适当位置,缸底放一层碎石子或碎瓦片。在上面盖一层30厘米厚的肥沃菜园土,稍整平,在土表上按箱养方式堆叠瓦片,最上层瓦片离缸口20厘米左右,在缸口上用铁纱盖罩住防止蜈蚣逃跑。

3.池养

在室内或室外建池养殖,池为砖水泥结构。室内池一般每个池面积2平方米左右为适宜,长方形,池高为50~60厘米,内壁用水泥抹平不留任何空隙,并衬上农用薄膜,或用20厘米宽的玻璃在池上方镶嵌一圈。池底不铺放水泥,先铺一层厚约10厘米的小土块,再在上面堆放5~6层瓦片,瓦片间留有1.5厘米的空隙,供蜈蚣栖息和产卵孵化。在天气寒冷的地区,可在池壁围墙内侧距离墙的一定距离外挖一条深50至60厘米的坑,坑内堆放石头,碎砖碎瓦片,并造成空隙,供蜈蚣越冬,池口用铁纱盖或塑料纱盖罩严。

蜈蚣是一种有毒的节肢动物,使用养殖户在养殖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安全防护。若不甚被咬伤,一定要及时处理或者直接送医治疗。

养蜈蚣的盒子不要很大,放置可供蜈蚣躲避的物体,如果环境合适蜈蚣便很少活动。

空间根据自己的条件尽量大一些。环境湿度一定要大,垫材用水苔最好就是养花用的那种保水的干。冬天不用加温的,只要温度不低于0度即可。

喂食方面,蜈蚣一般夜间捕食,食物方面可以用面包虫,蟋蟀,蚱蜢,小鱼,蟑螂,碎肉等,食物一定要比蜈蚣本身体形小。

东北蜈蚣养殖技术?

饲养管理

1、蜈蚣的饲料

蜈蚣为典型的食肉性昆虫,性较凶猛,凭着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颚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类小型动物。蜈蚣食源广泛,从野外观察和试养观察结果,综合各地饲养经验,蜈蚣的饲料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各种昆虫,如蟋蟀、蝗虫、菸虫、金龟子、稻苞虫、牛,角虫、蝉、蚱蜢、蜻蜒、蜘蛛、蝇类和蜂类等的成虫、蛹、幼虫和卵。

另一类是蠕虫、蚯蚓、蜗牛、蛤蝓等无脊椎动物及蛙、蛇、蜥蝎、壁虎、麻雀、鼠、蝙蝠等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内脏等。再一类是在以上食源不足时,也食少量幼嫩的青草、枝梢、根尖和西瓜、黄瓜等瓜果以及蛋类、牛奶、面包等熟制品。此外,浙江人工饲养的蜈蚣主食泥鳅、黄鳝、小鱼、小虾和小蟹等。

蜈蚣的食源虽然广杂,但对食物要求新鲜,不吃腐臭之食。所以人工养殖时,必须每隔2~3天就应投一次新鲜饲料。投料前,要彻底清除前次剩余的食料。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饥力强。饥饿时,一次进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3/5。食饱后,十天半月不给食物也不会饿死。同时,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饮水。因此饲养场内必须放置盛水器皿,并要定时换水,以保持饮水的新鲜、清洁。

2、蜈蚣产卵与孵化

每年春末夏初,是蜈蚣的产卵期。每条雌性蜈蚣一般产卵量为20~60粒,大多为40~50粒,少数为10粒以下。产卵前蜈蚣腹部紧贴地面,自行挖掘浅的洞穴。产卵时,蜈蚣身体曲成“S”形,卵从生殖孔一粒一粒成串产在自行挖好的浅穴内。在无外界惊扰的情况下,产卵需2~3小时。产完后,随即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托聚成团,抱在“怀中”孵化。蜈蚣产出的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3~3.5mm,米黄色,半透明,卵膜富有弹性。

蜈蚣孵卵时间较长,一般需43~50天。卵在孵化过程中,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都在随胚胎不断发育逐渐变化。一个月后,卵内初具幼虫形态,体长约1.2cm,可见卵膜内幼虫的蠕功;35~40天后,幼体体长约1.5Cm,已能上下爬行,但尚不能离开母体;43~45天后幼虫体长约2.5cm,能离开母体自行寻食。在整个孵卵期间,母体早已蓄足养料,不必给食,否则反而易造成卵或幼虫被食物污染而被母体食掉,影响孵出率和幼虫成活率。

母体在孵卵期间,一直不离开卵团或幼体,精心孵化和守护。不时用触角左右摆动躯赶近身的其他小虫,并常用食爪拨弄或用口吮舔卵团或者幼体。据观察,这是母体食爪的基节腺或口腔腺分泌的液体在清洗卵团或幼体,

以上就是关于蜈蚣养殖技术的全部介绍,希望这4个解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内容。

标签: 养殖技术 蜈蚣 教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