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我们将探讨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黄骨鱼养殖方法与技术。为此,我们整理了2个关于黄骨鱼养殖方法与技术的详细解答,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养殖黄骨鱼技术要领是什么?
感谢邀请,我可以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养殖黄骨鱼必须确保水源干净没有被污染,三月底之前完成放养鱼种,这样十二月份之前就可以捕捞上来,以免过冬的死亡。投放的饲料也要根据鱼的大小,天气的变化改变。每个月要换水一次,定期消毒,因为黄骨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
欢迎关注,了解更多农间趣事。
黄骨鱼,学名黄颡鱼,我们这叫黄辣丁。
黄辣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品质好的黄辣丁一般出自水质好的地方,稍微一加工就可以吃。
我们这的吃法是和鱼片一起吃。比如,将青鱼片成片,做一锅酸辣鱼片,将黄辣丁铺在盆底,将滚烫的酸辣鱼片倒在盆上。端上桌后,先吃鱼片,吃到底了,黄辣丁正好可以吃,酸辣爽口,嫩中带甜。
黄辣丁的养殖要注意以下几点:
1、苗种。和很多养殖品种一样,养的人多了,做苗种的就多,也就有些乱像,造成苗种质量参差不齐。优质苗种是成活率和高产的保证,在选择时一定要慎重。
2、合理混养。如果不是作流水养殖,池塘养殖最好还是混养最好。养殖黄颡鱼可以放入鲢鳙鱼,起到净化水质和增加效益的作用。
3、管好水质。养殖黄颡鱼的水质以清新为好。要定期换水,遵循“三开两不开”的原则适时开启增氧机,定期用生石灰、微生态制剂改底调水。
4、投喂管理。定质定量投喂,最好建立食台,既可以观察黄颡鱼的吃食情况,又有利于清除残饵。
5、预防疾病。定期对水体、食台、渔具进行消毒,定期杀虫,定期投喂药饵。
6、黄颡鱼是无鳞鱼类,在施用药物、捕捞操作等养殖管理中,要注意不要伤及鱼体。
养殖管理的细节问题很多,具体到每个养殖户的实践上又会有新的问题,多借助平台交流讨论,可以少走些弯路。欢迎大家关注,并留言交流讨论。
黄骨鱼一般在淡水的流域都可以发现,以前我们河里面有很多在我们这里称之为戈牙,这种鱼吃起来非常好吃,肉质比较细嫩,而且适合儿童不会吃鱼的吃,因为这种鱼的刺并不是特别尖特别细,而且也非常好剔除,对于黄骨鱼我们应该怎样养殖呢?
养殖情况
这种鱼生活在淡水区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是一种杂食动物,最佳的生存温度20多度,适合在南方养殖,北方养殖也行,酸碱度保持偏碱性,耐氧能力一般,我们认为是比较虚弱的。属于一种肉食性的杂食鱼类。一般亩放养量为11万尾,水深保持1.4米,成鱼每亩可以放30000尾,集装箱养殖每平方米可以800尾。
1.清淤工作:这个也就是在养殖之前要做好清塘工作,因为以前池塘当中积累了大量的排泄物,各种饲料的残留,很容易导致各种病原体的滋生和爆发,同时淤泥存在过多也会导致水体缺氧,有毒物质残留等。
最少三年清一次淤泥,但是也要有所保留,主要是为了保持稳定可以保持在15厘米,冬天的时候经过暴晒和冰冻,等到来年最好是使用生石灰这个基本上所有的病原微生物等都能给清除干净,而且还可以提供钙离子。
2.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车轮虫,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这些基本上都是平时也容易发生的。主要是水体有关,也和平时的日常管理有关。
3.日常管理:每天加强日常巡逻,主要观察鱼的摄食情况活动情况,保证水体的供氧量,对水体进行定期的ph检查,而且要及时捞出死鱼,最好是做一套配套设施。并且要谨慎用药,防止出现大面积死亡,产生抗药性等。
池塘选择:
黄颡鱼亲鱼对培育池虽无严格的要求,但为了有利于亲鱼的生长、发育和饲养管理,在选择亲鱼培育池时,应尽量选择注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池底平坦、硬底质、保水的池塘;亲鱼池要选样在靠近催产池、环境安静的地方。亲鱼培育池的面积一般为15~2亩,具体大小可依据苗种生产规模来定,培育池水深保持在2.2米左右。因为黄颡鱼亲鱼的个体较小,所以培育池的面积不宜过大。培育池面积过大,往往因催产不及时而造成黄颡鱼亲鱼的流产。培育池必须清塘1次,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杀死敌害生物和病原体,改良池塘的水质。如果是老塘,则要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作为黄颡鱼亲鱼的培育池,不论是新开挖的池塘还是老塘,在亲鱼下池前都要进行池塘消毒。
合理放养:
黄颡鱼亲鱼培育采用主养的方式。亲鱼的放养密度要适度,同时还应根据放养池塘面积的大小做适当调整。放养密度过高,黄颡鱼随着体重的增加,在培育的后期会增大水体的负载量,进而影响到亲鱼的性腺发育;另外,黄颡鱼具有集群抢食的特点,放养密度过高,某些黄颡鱼会因此进食困难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相反,放养密度过低,池塘的利用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因此,每亩池塘一般放养2000~2500尾,同时可以在每亩池塘中放养10~13cm的花、白鲢鱼种200~300尾,利用花、白鲢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以达到控制水质的目的。
养殖黄骨鱼技术要领及注意事项有哪些?黄骨鱼是南方水域比较常见的一种鱼类,有的地方叫黄辣丁或者黄颡鱼。在长江以南河流中几乎都有它们的踪影,野生环境下长大的黄骨鱼营养价值高,鲜美,是很多垂钓者喜欢的对象。
黄骨鱼味道鲜美,收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存野生长大的黄骨鱼数量有限,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人工养殖黄骨鱼,而且这种鱼价格不低,一斤卖到30元一斤左右,野生的就更贵了。
一、人工养殖黄骨鱼的技术要领
1、黄骨鱼的生活习性。养殖黄骨鱼首先要了解黄骨鱼的生活习性,这种鱼白天喜欢躲在水草或者石头缝里,夜晚出来觅食。所以一般有水草的河流中,这种鱼就比较多。黄骨鱼是一种温和的肉食性动物,一般以小鱼小虾,螺肉为主食。但是喜欢钓鱼的人都知道,这种鱼特别喜欢吃蚯蚓,一般用蚯蚓最容易钓这种鱼了。
2、养殖条件。黄骨鱼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水域都能生长。但是如果要人工养殖,需要保证水体的干净无污染,温度一般控制在5-35度之间,水深在1.5米-1.8米,保证水体中的含氧量充足。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平均每亩在5000到10000条之间。
3、选用高质量的饲料。黄骨鱼虽然是肉食性动物,食物对象也比较杂,但是饲料一定要以动物饲料为主,粗蛋白质含量至少在35%,根据温度和季节不同,投放饲料的多少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春夏季多,秋冬季节少。
二、人工养殖黄骨鱼的注意事项
虽然黄骨鱼在野生环境中生存能力比较强,一般多没有什么污染的河流最适合生长。所以养殖黄骨鱼要保证水质无污染,最主要是密度一定不要太大,宽阔的水域才能保证水肿的含氧量足够充足。如果水域不够宽,一定要增加增氧机的数量,这样才能减少黄骨鱼浮头甚至死亡的风险。
任何养殖都有可能生病,黄骨鱼也一样,一旦生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及时杀菌。可以选用生石灰,或者其他消毒药物定期进行消毒,防治水体中的病毒和细菌蔓延,影响黄骨鱼的生长。
更多三农资讯,敬请关注[少三番],谢谢大家。
黄骨鱼室内养殖技术?
黄颡鱼喜欢清澈洁净的水质,所以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5厘米左右,生长季节要适时添加新水,高温季节要勤换水。对池水溶氧要求较高,所以要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高密度养殖池塘应具备增氧机。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过20克/米3水
1、建立池塘
养殖黄骨鱼时,需要在水质良好且水源充足的地方建立池塘,且池塘的水深要超过2米,因为黄骨鱼适宜在弱光性下摄食,而如果水深较浅,就会导致池底光照过于强烈,从而使得黄骨鱼的存活率下降。
2、池塘要求
黄骨鱼喜欢清澈洁净的水质,养殖黄骨鱼时,池塘中需要有完整的排水系统,以便更换清水,并且池塘中要安装有增氧机和投饵机等设备,并且要将池塘底部的淤泥厚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方便捞捕黄骨鱼。
3、消毒处理
黄骨鱼是无鳞鱼,对环境要求严格,投放黄骨鱼苗前,要向池塘底部泼洒生石灰,再将生石灰与淤泥混合,将池塘中的寄生虫与疾病真菌消灭,等待7-10天后,即可向池塘中注入清水,然后就可以把黄骨鱼苗放入水中。
4、饲喂管理
饲喂黄骨鱼时,需要每日投喂2次,且黄骨鱼喜欢在夜间觅食,所以夜晚的投放的饲料数量要多,并且黄骨鱼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可以给其提供鱼粉、菜饼、米糠、豆饼等饲料,而且要在深夜时将黄骨鱼吃剩的饲料捞出。
以上就是关于黄骨鱼养殖方法与技术的全部介绍,希望这2个解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