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问题(猪瘟常识知多少)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204

猪瘟概述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猪瘟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猪瘟目前流行主要是地方性流行,国内目前流行的有23个毒株,分属两个基因群Ⅰ群和Ⅱ群,常用的疫苗毒株C株属于Ⅱ群。

猪瘟的临床潜伏期一般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猪瘟俗称“烂肠瘟”,发生猪瘟的猪只往往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的症状,这是作为猪瘟判断的副猪症状。

最急性和急性型:

一般是无临床症状的突然死亡,主要是在首次发病的区域和疾病刚爆发的时候。发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初期便秘,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慢性型: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温和型:

温和型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猪瘟的诊断

当前猪场的疾病比较复杂,一旦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很少由单一疾病感染引起,大多是多因素共同影响造成,单从外观以及解剖症状很难判断是哪种疾病做为主因,哪种是共犯。因此,实验室检测是疾病诊断必须要借助的手段。猪瘟的实验室检测手段主要以病原检测为主,采集猪只的扁桃体,病毒高峰期猪只的血清,以及母猪分娩时仔猪的脐带血,采集脐带血检测的目的在于判断是否有垂直感染,可以确定防控方向是从母猪入手还是从仔猪入手。病原检测可以在早期刚感染的时候就可以判断是否有病毒感染。抗体检测有滞后性,而且无法判断是野毒感染所产生的抗体还是疫苗免疫所产生的抗体。

猪瘟的问题(猪瘟常识知多少)

病原检测

猪瘟的问题(猪瘟常识知多少)

抗体检测

猪瘟的防控

猪瘟的问题(猪瘟常识知多少)

猪瘟虽然是烈性传播疾病,但在目前大环境下,很少有范围性的流行,基本都是在场内区域性流行,猪瘟的防控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做好净化,净化的关键又在于做好生产管理,找出并淘汰带毒但又不表现出症状的种猪包括后备猪群,切断传染源,再做好生物安全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做好饲养管理,消除易感动物。这才是疾病防控的关键。

标签: 猪瘟的问题 猪瘟的病症 猪瘟的临床症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