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年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年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7月1日后国家饲料禁抗,粪便禁直接还田,如何应对?
7.1饲料禁抗是饲料公司的事情,和养殖户无关,很多抗生素是允许治疗时使用的,关于粪便禁止直接还田,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本身也没人粪便直接还田,因为那样会对庄稼有害,简单处理就行,比如晾晒、堆肥,很简单的,本头条号专业专业领域为养殖业相关,可随时沟通学习。
在去年七月份,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194号公告中,提出了从2020年7月1日后,饲料中禁止使用抗生素的明确规定,如今七月已到,按照规定饲料禁抗,粪便禁止直接还田开始实施,很多人都不习惯,种养殖大户们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实施,在初期都是会有阵痛的,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应对困难和挑战,逐步适应。我们不是第一个实行饲料禁抗的国家,西方发达国家早就不允许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了,只不过刚开始实施也是很难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动物疾病增多,发病率上升,养殖效益下降,因为本来饲料中含有了抗生素,家禽的生长过程中发病率可能会降低,可是如今不让用了,肯定发病率会上升。丹麦在停用抗生素之初,生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600%,可想而知猪肉价格得涨成什么样。
饲料禁抗,这就导致了在前期喂养的时候,停用抗生素,到后期发病后,又要大量使用抗生素,成本增加,抗生素还没少用,钱也没少花。要控制成本,还要减少家禽死亡率,就要从别的方面加以改善。比如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可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饲养经验,减少牲畜发病率;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优化养殖环境等,虽然不能喂抗生饲料,但是可以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个性化饲养,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慢慢的就会趋于稳定了。
针对于粪便禁止直接还田这件事,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现在很少有把粪便直接浇菜地里的了,只要是稍微有点经验的老农就知道,施这种有机肥料要先发酵,直接还田,对土地和生长物都很不好。而且现在农村好多都进行了“旧厕改造”,自己没法掏粪便了,得请专门的人清理,所以一般不会随便挖粪浇地的。
不管怎么说,饲料禁抗和粪便禁直接还田,都是为了人民大众的食品安全着想,是好事,我们要积极响应。
7月1日后国家饲料禁抗,如何应对?
农村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冯忠武在2018年饲料发展论坛会议上,公布“2020年兽用饲料添加剂退出历史舞台”,标志着自2020年7月1号以后,饲料企业不允许添加除中药以外的其他饲料添加剂,包括抗生素。
近些年由于各种抗生素新闻,频频登上新闻头条,包括六岁儿童尿液中含有兽用抗生素,以及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细菌耐药性导致细菌感染后由于抗生素敏感性降低导致人出现急性败血症,进而引起人的死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要求食品需求,更要求其安全性。因此,减抗、禁抗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养殖端禁抗被提上议程。
饲料端不添加抗生素对于猪群来说,一定会影响到猪群的健康和生长,养殖户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自配料,也就是预混料和浓缩料在配制过程中也是不允许添加抗生素的,猪场根据执业兽医师开具处方可以按照规定使用抗生素,但是对于一些中小散养户,饲料端禁抗不代表养殖端不准使用抗生素,大多数情况会自行添加。
对于养殖场来说,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选择一些抗生素替代品,如中药提取物、植物精油、微生态制剂、杆菌肽等。另外还要结合饲养管理,首先,改善养殖环境,包括猪场硬件设施、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等,让猪处在一个相对舒适的卫生环境中,减少疾病的发生。第二,完善诊断技术,养殖企业需要专业的兽医管理、精准的疫苗和药品使用,对猪病进行精确诊断,通过药敏试验等筛选敏感药物,减少无效药物使用。第三,保证原料质量,从全方位营养的角度出发,保证饲料卫生和安全,使猪只具有良好的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粪便禁直接还田,如何应对?
由于养殖场粪尿中含有冲洗圈舍留下的火碱等化学物质,以及兽用生物制品和抗生素残留排泄物,粪便如果直接还田,会污染无土地,导致土壤酸碱失衡,影响植物生长。因此,养殖场粪便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用于田地使用。
对于这种情况,养殖场可以选择几种方法,如三级净化池,污水、粪便经过过滤、净化后,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就被过滤掉,可以直接用于田地浇灌。再如可以使用微生物发酵,利用特殊菌种,在满足一定发酵条件下,降解有毒有害物质。还可以使用原始田间堆积,分流稀释,最终用于土地。
综上所述,禁抗后猪场需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养殖之路,减少抗生素使用,提高饲养管理和诊断手段,完善禁抗,最终做到无抗。
7月1日后国家饲料禁抗,粪便禁直接还田,如何应对?我觉得这个饲料禁抗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是真正的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应该得到支持和认可。
抗生素在养殖业滥用,在我国是乱象环生,已经到了严重损害国人身心的地步。据相关报道,目前世界上生产的60%以上抗生素都使用在农场动物(养殖动物)身上,不仅我国如此,欧美发达国家同样严重。
据《半月谈》》1月15日报道,数据显示,全国2013年使用的16.2万吨抗生素中,兽用52%,人用48%,一年超过5万吨抗生素排放进水土环境中。 2014年以来,抗生素使用量仍在上升,其中绝大部分是作为饲料添加剂而不是治疗疾病使用。我国已经连续多次在各种食用肉制品、乳制品甚至动物源生化药品中检出抗生素残留。(本段引自网络)
粪便禁直接还田?这个主要还是从保护环境方面出发的,我觉得是个好政策。其实养殖户对于这个问题也不要纠结,政策上是说禁止直接往农田排放,但是你将粪便发酵后还田是绝对允许的,既增加了肥力,也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所以养殖户,准备几个发酵坑,待发酵好后再还田不就是一样的了,而且有实力的还可以自己转型生产有机肥,那不更好。
总之,国家下这么大的力气,全面禁抗,主要还是为了国人的健康,对于养殖户来说,全面禁抗后肯定会对其养殖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但是从长远来说,确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所以不管是饲料全面禁抗也好,粪便禁直接还田也好,都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为了环境、健康着想,大家应该顶力支持。
7月1日后国家实行饲料禁抗,粪便禁止直接还田,目的是为了防止抗生素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养殖户如何应对?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选好替代抗生素的药物。
例如有些中草药掺加到饲料中,防病效果还挺好。成本可能增加,但做好养殖防病工作很重要,能保证整体效益。
2.提高饲料营养配比,提高饲养动物的身体健康程度。
3.提高饲养动物的生活环境质量,使饲养的动物更健康,免疫力提高。
以上措施会提高饲养成本,但整体效益更有保证。
粪便禁止直接还田,是防止抗生素、病菌等对土壤的污染。建议:
1.粪便先卖给种植户,由他们发酵堆肥处理后施用。饲养动物不使用抗生素后,一般发酵腐熟即可施用。
2.养殖户自己堆肥发酵粪便,可摻干的庄稼秸秆,加快发酵速度。腐熟后再出售。
总之,保证整体效益,生产更优质的农产品是值得努力的。以上建议请参考。
饲料厂今年前景怎么样?
这个问题要回答起来有点多。
首先讲市场,你那边的市场有多大,你才清楚,建议你做一个商业调查。通过你们当地的经销商了解饲料销售量,销售结构等。
其次讲配方,根据市场调查结果作出决策,制造相应的产品。配方不懂的话就不好搞了。
再次讲原料,生产饲料需要各种原料。豆粕,玉米,次粉等等原料。还得购买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预混料等,还得针对动物拉稀等病症加入相应添加剂。所以原料能不能顺利采购的到,成本高不高,这些都要做系统性的调查。
再次讲生产,购买相应的设备,在招聘熟练工人。。。。。。。算了。简化点说吧
我觉得,你说你们县没饲料厂,你建一个,唯一的优势是成品运费优势。你的核心竞争力仅仅是运费便宜点,而已。是内行还可以考虑。。。。。。
前景不错,但竞争很激烈。
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饲料(Feed)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添加剂、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甜高粱等十余个品种的饲料原料。
根据《2015-2020年中国饲料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商品饲料的总产量达到了19449万吨,同比增长了7.69%。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饲料行业受到2012年末“速成鸡”及今年上半年“黄浦江死猪”、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等事件的多重影响,饲料产量下滑明显,一直到第三季度末饲料产量才略有恢复。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饲料总产量为13600万吨,同比减少了8.7%,是近六年来首次出现下滑。
近几年,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高利润迎来了无数中小企业的加盟,但是高利润的同时也有高风险。据前瞻数据预测显示,全国10000家饲料厂,有可能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就能消失7000多家。只剩下3000多家。由于受到灾害天气、动物瘟疫等方面的影响,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今年1~9月份,全国饲料整体销量下滑了10%。这使得中小企业退出市场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让出大量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如果我国养殖业饲料结构能够进一步改善,那么又会新增大量空间。海大集团认为,按照目前中国每年出品的生猪和鱼虾产量计算,仅就使用饲料代替原来用粮食直接投喂的饲料需求量,猪料和鱼虾料就有一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现阶段的饲料企业已经处在产能不减数量减少的衰退期,只有具有相当基础或者专业性很强的饲料企业才有长久的发展前景。总体来说,今年饲料企业和之前相比,前景仍然不乐观,具体原因如下。
1.ASF影响继续存在
ASF持续一年多,生猪、母猪存栏大幅度下降,去年养猪及相关成为了热词。一直攀升的高猪价虽然得到抑制,到现在基本在一定范围内,没有下降,说明整体还是缺猪,生猪生产的恢复在逐渐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在此期间的生猪生产恢复中,养猪巨头的增长速度和数量是最快的,规模猪场复产总体上是迟缓的,绝大多数散养户经不起折腾减少非常多。养猪巨头通常有自己的饲料厂提供饲料,以猪饲料为主的饲料企业举步维艰甚至有关停的情况。
到了今年,这种情况没有发生多大改变,一直要到生猪产能恢复到以往的正常情况时才有改观,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多饲料企业去年就开始转变思路,调整饲料产品结构,向禽、牛羊和水产等转变。
据粗略了解,去年在云南的肉禽饲养增长了一定比例,有些饲料厂调整产品结构或许会有一定改观,并非所有调整结构后都有比较理想的结果。总体饲料需求量有限,饲料企业最初定位和优势不同,因此不能根本改变一些饲料企业的困境,尤其是以猪饲料为主的饲料企业。
2.2020开年的影响
目前大家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防控上,大多数老百姓都在家过了一个安静的春节。特殊时期的疫情防控措施对很多行业,包括对农牧企业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就以我们所在的大理来说,开始启动公共卫生一级措施。客栈酒店开始停止接待,公共聚会、村里聚会等受到限制,餐饮业也在其中。除了日常生活必需,公共商业的餐饮业暂时对食材需要量会减少,包括肉类等畜产品。
餐饮业对食材需要量的大量减少,这个减少数量虽然还无法确定,对养殖业会有一个暂时的抑制作用,间接对饲料企业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控制和消停后才会消除这种一定数量内的影响。
3.改变常规思维才有前景
今年针对以猪饲料为主的大多数饲料企业来说,仍然是个坚守寒冬的时期,除了调整产品结构外,还需要有些新的思路才能有新的出路。
道理容易做起来困难,但商业的本质是优胜劣汰,永远是适者生存。今天第一天我到河南一家台企学习考察,近年来一直是以猪饲料为主,在大多数同类型的饲料企业销量逐渐下降甚至有关停的状态下,这家企业却逐月保持猪饲料的增量。
这种状态实属难得,但是也有其能够保持增量的法宝,具体也就不再详细述说了。以此说明,任何困难时期,总有少数企业逆势而上,饲料企业亦是如此,不断改变固定思维打破常规,遇到问题时才能有突破的可能。
加强内部管理,尽量避免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越小领域的垂直化、专业化经营,或许才是将来饲料企业长久生存的不变法则。
草木七舍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饲料行业现在已经明显产能过剩了。2019年的非洲猪瘟给行业带来的是雪上加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1.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全部都进入养殖了,没有哪个单纯的饲料厂了,或者自己养或者开展公司加农户。2.饲料行业目前赊销还是很严重的,但是行业里面的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都在和银行合作,推行产融贷,既给银行找了客户又减轻了饲料厂的资金压力,但是中小企业没有这样的资源,资金占用很大的。饲料本身的毛利并不高,要想赚的多久必须加快周转,资金占用太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3.现在新生产线投资很大,这两年技术更新很快,新生产线用人越来越少,前几天参观了一条生产线,3个人就可以把产品生产出来,这样产品的生产费用就很低,市场就有竞争力,但是生产线很贵。4.目前饲料行业来说配方技术关系着产品成本,这方面中小企业没太大优势。5.原料采购这几年市场变化很大,尤其是期货和进口原料这一块,中小企业也没优势。总体来说饲料行业目前产能过剩,大家为了抢市场已经把毛利杀的很低了。个人认为如果现在作为行业的进入者是不划算的,如果实在要做可以考虑租生产线或者代加工,产品也一定要有特色或者小众化的产品。
饲料厂今年前景怎么样?
我在养猪领域从事技术服务工作,在饲料公司、动保公司、疫苗研发公司都供过职。对于如今的饲料厂的前景,我说一下我的真实看法。别的养殖业不太清楚,但是养猪领域,今年饲料厂销量掉量基本在50%以上,饲料厂如果不变革,前景堪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饲料销量下降最大影响因素是非洲猪瘟导致猪少了
2108年8月3号,国内第一例非洲猪瘟在辽宁沈阳报道,自此开始,国内养猪业走上了“抗非之路”。非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7个月,对于生猪存栏影响较大,饲料厂产能过剩,一部分饲料没有猪吃。
二、生猪虽然在逐渐增加,但是短期内难以恢复至之前的数量
生猪存栏下降想要恢复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疫情并不是没有了,而是继续在影响整个行业。很多养猪人清场后,不敢盲目复产,猪场还有猪的不敢盲目扩栏,虽然知道现在养猪赚钱,但是同样要面对很高的风险。即使猪场大规模扩栏和复产或者新建猪场,那么从建猪场到引种,最少要半年的时间,引种到家后配种前2个月,妊娠4个月,育肥6个月,这些时间加起来,一年半时间过去了,才出栏第一批生猪。因此,恢复生猪存栏是需要时间的,生猪数量决定了饲料的销量。
三、饲料技术逐渐透明,同行竞争厉害
还记得10年前2010年左右,那时候饲料产业的辉煌期,一个饲料销售人员销量大的很,饲料厂家也不多,小厂家和大厂家产品差距大,品牌饲料还是很好卖的。但是近些年,饲料配方技术逐渐透明,厂家之间产品也没有那么大差距,小饲料厂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同行之间竞争也比较激烈。就相当于,一块蛋糕,以前是5个人分,现在是100个人分。
四、大型猪场和集团猪场都建立自己的饲料厂
现在大型猪场和集团化猪场都有自己的饲料部门,不再依靠单纯的饲料企业提供饲料,或者与饲料公司合作养猪。想要把饲料卖给这些猪场,以后可能性就不大了。
饲料厂变革之路怎么走?
在如今的养猪业,饲料产能过剩,生猪存栏下降且短时间难以恢复,而且饲料厂家众多,如何在未来的饲料产业走下去呢?饲料厂必须要变革,否则前途堪忧。
1、深度研发产品,发挥公司独特特色
其实要让我说,每个饲料品牌,都能有一种或者几种有优势的阶段料,有的开口料适口性好,仔猪吃了长势好;有的母猪料营养高,母猪吃了奶水足;还有的育肥料性价比高,节省成本。厂家想要不倒,必须深度研发产品,在产品上下功夫,才能赢得客户的认可。
2、加强售后服务
现在饲料品质趋向类似,客户猪场可能需要更多的是饲料附加的技术服务。因为,据我了解,很多私人猪场内的场长和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确实一般,需要大厂家派驻技术老师和技术员给猪场解决生产问题。我以前在饲料公司主要工作就是技术服务,说白了也就是为使用我们饲料的猪场解决饲料使用问题和猪场技术难题,大多数解决问题并不是与饲料相关,如母猪引种、公猪采精室建立、相关疾病防控、生产管理提升等。通过有效的售后服务,加强客户与饲料长的黏性,这样才能长久用下去,保证饲料销量。
3、产业链延伸—养猪、屠宰、食品加工
饲料卖不出去,产能过剩怎么办?需要自己解决,延伸产业链是一个好办法,把过剩的饲料用于养猪生产,建立饲料加工、养猪、屠宰、食品加工一条龙企业,是一个好的出路。而且现在国内能排得上名的饲料企业,基本都加入了养猪行业,建立猪场,把饲料积累的财富都投入到养猪产业了,目前收益比饲料公司要高很多。
综上所述,饲料厂尤其是养猪行业的饲料厂今年的前景堪忧,想要持久发展,一定要做出变革。深研产品,加强服务,合作养猪,延伸产业链,才是未来出路。以上见解只是我个人对于饲料行业的一点看法,您还有什么见解,请在评论区回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年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东省饲料行业协会年会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