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饲料行情和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饲料行情和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猪价利好仍存!饲料再次飙涨,重压之下养猪人如何谋求出路?
猪价利好仍存!饲料再次飙涨,重压之下养猪人如何谋求出路?
今年已经告别了上一次猪的价格周期,结束了养猪漫长的亏损期,进入了新的价格周期,俗话说“养猪是一年赚钱,三年亏本”,上一次猪价格周期是在2019年6月份开始进入养猪红利期的,一直维持到2020年年底结束了养猪的红利期,从2020年年初肥猪价持续下跌,到2022年3月份达到了最低价,肥猪价格低于每斤5.50元,。今年进入了新的猪价格周期,有的观点是从4月份就进入新的猪价格周期,有的观点是从6月份就进入新的猪价格周期。不论怎么算,从今年6月份就进入了养猪红利期。到今年3月份国内肥猪价已经下跌到每斤5.50元左右。养猪人每出栏一头商品肥猪,头均亏损要超过300元。2月28日—3月4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89∶1,连续两周处于《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贫瘠每斤肥猪价跌破5.50元,养猪人深度亏损。为维持生猪生产正常发展,必须采取收储措施来调控肥猪价格,减少过多的上市肥猪,使猪价能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因此3月3日启动了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政府启动持续启动了十一轮收储,肥猪收储,由于连续启动收储,收储猪肉15.8万吨,使市场出栏的肥猪数量大幅度减少,逐步达到供求平衡,猪价回升,到6月底国内大多数地方的肥料猪价格已经达到生产成本线以上。政府就是通过收储肥猪来促进猪价的回升。如果猪价上涨过快过高,超过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政府就通过投放中央储备猪肉来平抑市场猪肉价格。多年的调控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只要政府出手干预,猪价可以回升,高价猪肉可以下跌。
随着猪价的回升,饲料价格也随着涨价,今年由于美元增值,人民币贬值,去年国际粮食价格大涨,前段时间国内玉米和大豆连续涨价,饲料原料价格已经创历史新高。如去年12月份每斤玉米价已经超过一元,进口商利润大幅度减少,就会使玉米进口数量大幅度减少甚至停止进口,国内生猪养殖数量将增加,随着饲料的需求量的增加,玉米和大豆价格就会回升。平常年份下,从9月份后饲养的生猪大量增加,一般一年中饲养的60%左右的肥猪是在春节前出栏的,现在饲养的肥猪比较多,而且肥猪吃得多,饲料消耗量大,因此每年这个季节资本都会炒作玉米和豆粕的,这已经形成了规律。炒作饲料原材料的大多数是规模养猪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在前段时间就已经储备了大量的饲料原料,他们是母猪饲养、饲料加工、肥猪饲养和屠宰销售一条龙生产,什么有利润就攻什么,现在炒作饲料原料,将前段时间购进的玉米赶快销售,更换即将上市的新玉米。前段时间炒作豆粕,现在又炒作玉米,我认为饲料原料的高价维持不了多久就会下跌的,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国,年均消费肉类总量约为8500万吨,平均每人年消费各种肉类是50多公斤。目前我国养殖业每年大约需要消耗掉豆粕7000多万吨,约合大豆8000多万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就承诺每年进口各个国家的农产品,主要是玉米、大豆等,这些饲料原料运到国内后,饲料价格必然下跌的,必然回归到正常价位上,高价饲料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了。
现在在许多在价格周期上行阶段,猪价很难大起大落,很快就进入了南方地区制作腊肉、腊肠、火腿、香肠等最佳季节,猪肉消费量就可能大幅度增加,猪价也就进入一年中最高的价位。但是养猪人也要注意把握肥猪出栏的最佳时机,这两年猪价是非常诡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如去年春节前猪肉价格是前期高后期回落。现在养猪人面临猪价的不稳定性和饲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养猪人怎么办?现在影响猪价的因素非常多,因此我认为养猪人要注意肥猪达到出栏体重就要及时出栏,切忌不要压栏,不要渴望猪价能够大幅度涨价,现在每斤肥猪的生产成本在7.5—8.50元,虽然饲料价格涨价,但是每斤肥猪的生产成本很难超过9元,只要肥在价格高于10元就可以获得养殖利润,现在普通养殖场出栏一头300斤重的肥猪利润为1300—1600元,就是将饲料持续上涨的成本计算在内利润也已经超过1200元。影响猪价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中央猪肉储备的投放带来的影响,为了切实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当猪肉价格上涨过快过高时,达到了“一级预警”,政府就会出手调控市场猪价的;就会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和进口大量的低价猪肉来平抑市场猪肉价格。二是现在国内不缺乏肥猪,在今年9—10月份,许多养猪人大量囤积肥猪进行二次育肥,导致上市的肥猪大量减少,形成了肥猪上市的断档期,造成市场肥猪严重缺乏,猪价只有上涨的,没有下跌的,也就是说在近两个月的肥猪上市断档期内,国内积累了大量的肥猪等待出栏。现在肥猪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而消费量没有明显的增加,因此年底猪价大概率不会大涨,只能是今天涨五毛,明天跌八毛。三是今年各个行业不景气,消费者的购买力大幅度下降,今年大家的普遍感觉是物价不断上涨,而收入没有增加。造成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的原因是今年许多地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比较严重,一旦某地发生了疫情,这个地区将被封闭管理,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实行静默防控,造成人们没有办法外出工作,不上班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凡是发生疫情的地方经济是非常的萧条,商店关门,工厂停工,人们平常储备就比较少,月光族比较多,经过长时间的封闭,经济收入大幅度减少,普通百姓购买力大幅度下降,消费者就会抵制高价猪肉,那么猪肉就会形成有价无市,如果猪价继续上涨,消费者是不会买账的,消费者就会减少或者停止购买消费高价猪肉,现在许多消费者已经转向消费价格稍低的肉鸡和鱼了,促进了肉鸡和鱼价格的上涨,有人说现在农贸市场卖猪肉的比买猪肉的人多,也就是说购买猪肉的消费者大量减少,过去农贸市场的猪肉摊位前是人头攒动,现在可以说是门可罗雀。
饲料价格涨幅逼近40%!低质霉变原料会不会卷土重来?
大概率是会以次充好,因为这是市场经济人们唯利是图的本质所决定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或多面性,市场商品经济固然有其积极一面,但不可忽视它所带来的消极面。这就需要更加严格细致的制订监督机制。
利益驱使,有些不法企业商贩,必然会铤而走险。这就要看政府监管部门如何就目前形势下,如何有效监管,有效抽查,携手执法部门,发现一起从快从严处理一起,同时,利用媒体扩大其宣传、震慑力。让养殖户增强辨别伪劣,发现伪劣如何检举上报;让心存不良意图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心有忌惮——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并且严惩!
我国目前饲料业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
我们国内饲料行业的起步比较晚,到目前为止差不多才有40年左右的发展时间,但是他却是我们国内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国内的配合饲料产量第一,用量也是第一。但是随着饲料业的发展,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根据相关部门的预算。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国内所生产的饲料很多都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对于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的缺乏。
国内饲料资源的特点
1.分布不均匀:饲料资源布局在某些程度上和我们的农业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国内的农业零星分布,没有实现规模化等。因此我们国内的饲料资源也是这样,大豆和玉米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相对一些优质的鱼粉和肉骨粉在沿海地区,其他的一些秸秆饲料分布在各个地区,有的饲料资源完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畜牧业和农业没有结合一起。
2.优质饲料缺乏:前一段时间我们还在说进口紫花苜蓿这件事情,当时我记得进口一吨紫花苜蓿价格大约是在3400元/顿吨,而国内的一些苜蓿的价格只有2800元/吨左右,但是质量相差很远,无论是从他们的含水量,还是从紫花苜蓿当中的营养,以及加工过程当中处理的工艺等都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的,而且我们国内主要用的是能量饲料玉米。优质的蛋白饲料也比较缺乏,尤其是我们现在的进口鱼粉,其中的营养是不能相比的,还有所说的豆粕等。
饲料资源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资源,如果谁将我们国内的饲料资源解决,那在将来开发利用的前景是非常大的,有可能将我们国内的畜牧业都提高一个档次,我们国内的饲草转化成畜产品的效率非常低,提高使用率是我们的战略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饲料行情和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饲料行情和分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