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309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为了保障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生产能力,各级养猪单位应以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为主,并针对影响母猪繁殖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的技术措施,侧重母猪的年龄和胎次的合理选择,控制好胎龄结构,定期进行防疫,科学饲养和管理,从而达到高产、优质以及高效等生产目标,并在提升母猪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保障养猪场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1 确保母猪年龄结构的合理性

在通常情况下母猪群主要是以3~6胎为主,并且年更新率需要保持在20%~30%左右。母猪的年龄和胎次对实际的产仔数以及仔猪的成活率之间具有直接影响,3~6胎属于母猪在繁殖阶段的高峰时期,当母猪在生产第8胎之后,其自身的产仔数也会逐渐降低,从而导致仔猪的成活率也随之下降。为此,用于繁殖的母猪其年限需要保持在3~4岁以内,当母猪的生产能力较高时,才可以适当的延长生育年限。在一般情况下,保障母猪的理想年龄结构,有助于提升实际的生产效率,当母猪处于1~2胎时,其生产母猪的占据比例应在30%~35%之间,而3~6胎的母猪比例应保持在60%左右,对于7~8胎的母猪来说,其占比应在5%~15%之间。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2 强化机体的疾病免疫效果

猪瘟、乙脑、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以及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疾病都属于养猪场日常运转过程中的常见病症类型,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母猪的繁殖障碍等问题,从而降低母猪的繁殖能力,并减少了实际的胎产量以及仔猪的成活率,最终导致繁殖工作失败。为此,在仔猪出生之后,还需要积极的落实国家规定的免疫强制措施,确保养猪场以及生产企业都能够及时明确免疫工作的重要性,并充分的结合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全面化的分析,再结合有效的疫病防控经验,确保疫病免疫的有效执行,提升疫病防控的整体水平,为母猪提供良好的生长以及繁殖环境。不仅如此,为了能够在保障母猪繁殖能力的基础上,及时的避免疾病问题所带来的损失,这就要求养猪场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并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制定相应的免疫防护程序,在保障程序完善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在配种作业开始之前,确保免疫防护以及疫病防控工作的有效落实,在维持机体健康状态的同时,达到提高母猪机体免疫能力的效果,降低死胎以及弱仔等情况的发生几率。

3 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

3.1 注重后备母猪的营养搭配

将15%粗蛋白与0.70%的氨基酸等物质添加到日粮当中,并通过混合搅拌,在保障混合均匀性的基础上,充分的满足后备母猪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除此之外,在日粮当中还需要添加0.95%的钙元素以及0.80%的磷元素,为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提供保障。在实施选种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保障母猪的体重为60kg,由于此时母猪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所以需要选取营养成分含量较多的饲料产品,并保障日常饲料供给的充足性,提升饲料当中蛋白质的含量,确保体重的增长速度能够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当母猪的体重属于超重或者过肥时,则难以达到正常饲养情况下母猪的繁殖效果,同时还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繁殖力下降等问题。为此,需要结合养猪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母猪自身的机体状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母猪营养标准的及时调整,保障后续饲喂量的平衡性,确保后备母猪的体质情况能够达到最佳标准。另外,后备母猪的日均采食量在正常情况下为2.3kg~2.5kg,在选种与配种的阶段需要保障后备母猪的日常能力获取为35 MJ/d,且在配种工作开始之前的14~21d之内,需要将日常采食量的能量保持在3 kg/d。在交配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在72h之内将采食量降低至2.5kg/d。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3.2 加强对后备母猪的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效果对于后续繁殖性能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为了确保后备母猪能够在膘情结束之后及时的开始第一次妊娠反应,则需要在配种工作开始之前对母猪进行群养,而对于单独圈养或者采用栓养的母猪机体来说,其自身的初情期相较于群养的母猪比较晚,以群养为主的母猪需要将每圈的个体数量保持在3~4头左右。另外,还需要在饲养的过程中,为母猪供给适量的营养物质,确保母猪能够尽早到达初情期。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将母猪转移至新的圈舍进行饲养,使其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下与其他育成的母猪群体进行混养,并在接触成年公猪的情况下,使其自身的初情期能够提前。

结语:适时地开展合理的母猪饲喂管理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母猪日常的配种胎次,并达到提升机体受胎率的效果,从而保障仔猪的成活率,确保健壮仔猪的数量与质量,为养猪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现阶段影响母猪繁殖力提升效果的综合干扰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母猪会受到饲养管理、疫病以及年龄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则需要采取更加先进的技术措施,有效解决此方面的问题,为提升母猪的产仔率以及繁殖能力奠定基础。


作者:李玉宗 高级畜牧师 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

标签: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如何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措施论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